请输入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网 > 正文 >
媒体兰理工
甘肃日报:「理论」谱写新时代甘肃黄河文化新篇章
来源:
浏览:
2024-04-26

谱写新时代甘肃黄河文化新篇章

吴双芹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的必然选择。我省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域,要以实现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为目标,把甘肃黄河文化资源的研究阐发、系统保护、传承传播、创新发展等方面统筹推进,谱写新时代甘肃黄河文化的新篇章。

加大黄河文化的研究阐发。黄河文化内涵丰富,深度挖掘蕴藏其中的时代价值,能够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整合利用省内高校科研团队、社科研究院(所)团队、社会学术团体等研究力量,建立黄河文化研究基地,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举办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论坛、学术会议、学术调研等活动,促进和实现黄河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交叉型和多元化,构建甘肃黄河文化研究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体系。加大甘肃黄河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构建黄河文化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重点开展黄河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华夏文明产生的影响和贡献的专题研究,开展以古驿站、古渡口为重点的黄河文化考古研究,积极推出黄河文化研究成果,推动成果转化。研究成果要萃取黄河文化的精髓内涵,突出其本源性、真实性和本体性,揭示展现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当代价值。

加强对黄河文化资源的系统保护。在甘肃黄河文化资源中,很多历史遗存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一定要将保护放在首位,尽可能地保护其文化特质,让陈列在广阔陇原大地上的黄河文化遗产“活起来”。甘肃黄河文化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又极具地域性特征,可以通过加大黄河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利用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资源,建立黄河文化资源名录和数据库,构建科学规范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黄河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的保护利用体系。尤其是黄河文化公园甘肃段的遗产保护,如石窟寺的保护、地质公园、各类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建设、珍稀古籍的再生性保护、革命文物的集中保护利用、非遗濒危项目的抢救等,都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掘和阐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从而为黄河文化的统筹利用和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依据,实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加大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度。甘肃作为黄河文化历史传承的承载主体之一,应从整个黄河文化大系统中关注自身特质,提炼个性,以科学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黄河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的保护利用体系为基点,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甘肃黄河文化国际化传播体系,以推进黄河文化的国际化讲述。要充分利用黄河文化数据库、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宣传推广平台,发挥网络传媒、动漫游戏、文化设计等新兴创意产业的作用,将包含黄河文化元素的甘肃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等作为创意主题,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博览会、旅游节庆、文化消费等,推进甘肃黄河文化的国际化宣传。甘肃文艺工作者要通过文学、影视、演艺等不同形式展现甘肃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展示甘肃黄河流域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讲好甘肃故事,让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

加快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加快甘肃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要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下,坚持把牢方向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保护传承与建设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相结合、因地制宜与彰显特色相结合的五大原则,加快文旅融合,强化科技赋能,持续开发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以促进甘肃黄河文化产业的立体性开发为主,推动发展集精品文创、文艺演出、体育休闲、生态康养、民俗体验和会展研学为一体的文旅融合新业态,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强化科技赋能,建设以黄河母亲、黄河首曲、黄河三峡、黄河石林为核心的黄河文化重点展示园、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空间布局为基础的玛曲—白银—靖远黄河文化主题展示带、以索桥古渡和永泰古城为代表的黄河文化特色展示点,让游客切身体会黄河文化的魅力,增进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作者为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文学院副教授

视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