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玗,男,1973年3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首批“飞天学者”特聘教授,现任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从教二十七年来,一直工作在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一线,获得“甘肃省优秀青年”“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材奖” “三育人奖”等荣誉称号,2次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教学优秀奖、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等教学荣誉和奖励,2005年获得“甘肃省优秀青年”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材奖,2011年入选陇原青年创新人才计划,2012年入选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红柳杰出人才,2013年首批入选甘肃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飞天学者”特聘教授。2021年获的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红柳教学卓越奖。
石玗教授主要从事智能焊接方法及理论、增材制造及再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及卓越期刊等收录200余篇,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科工基础研究项目1项,承担国防科工、教育部、甘肃省及企业技术服务项目60余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三年来科研经费突破2500余万。近年来带领团队开发的核燃料特种封焊及核设施修复技术及装备、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复杂零部件智能机器人质量检测系统及装备、大型LNG接收储罐自动焊接系统、新型激光焊接系统及装备等成果在国防、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得到产业化推广应用,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入选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甘肃省创新群体。
开拓创新,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石玗紧抓机遇,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组织申报并获批教育部“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负责人组织申报并获批“军用关键材料”国防特色学科,并主持完成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焊接工程与技术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与评估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在实施的“学历教育与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认证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践” 教学改革项目对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国际视野和就业适应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项教学改革成果2016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贰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实施的创新开放教学实验模式及实验研究项目2005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贰等奖。
同时,他按照专业课更要起到思想引领作用的建设思路,率先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试点。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目的,实现了思政教学元素与专业教学的融入。构建了紧密结合学校和专业实情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在必发88手机在线官网第一届课程思政讲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并且积极推动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改革,材料学院成为学校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单位。
开放合作,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在人才培养方面,石玗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资质认证体系,实施和推动了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认证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全面推广实施。他带头积极推动与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合作,与7家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作为负责人成功申报和获批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乌克兰巴顿焊接所联合共建实验室。他结合西部人才培养特色与需求,在学校率先开展常态化博士生国际联合培养,先后资助选派十六名博士生与国外开展联合培养,由于成绩突出,首次在甘肃高校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核产业装备制造先进焊接技术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额度1000万。获得教育部单列中乌合作联合培养博士专项新增指标15名,有效提高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科教融合,投身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紧密围绕国家及地方经济的重大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凝聚和带领研究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问题导向,坚持在科学实践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植爱国情怀,引导教师和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团队负责人入选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甘肃省创新群体。近5年,科研团队承担973、国家自然基金、国防基础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军工科研及其他省部级及企业工程项目40余项,三年科研经费突破2500余万,先后攻克了我国快堆燃料棒和贫铀料容器高精度封焊关键技术、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高温部件和新型航空发动机系列关重件焊缝质量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超大型LNG接收站内罐智能焊接关键技术等行业中多项重大技术难题并实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行业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关心关爱,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多年来,石玗始终坚持把培养专业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放在心中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用心、用力、用情。他在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在学生学习、生活、就业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及时沟通鼓励并提供切实的帮助,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从教近30年,他说:“我深切感受到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模式,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年轻一代的变化与进步,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构造新内容与新模式,更需要在创新意识和心态上与年轻学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