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学校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1月3日下午,教务处在兰工坪校区逸夫科技馆报告厅组织召开示范性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各学院教学院长及系主任、课程负责人代表、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韩建平主持。
教务处负责人介绍了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分类规划课程建设,推动多元教学模式的落地生根,全面展示了学校在课程建设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后续的经验分享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2017年至2022年这一阶段,学校坚定不移地将课程建设置于核心位置,共计建成135门示范性课程,涵盖示范性混合式教学课程44门、示范性项目式教学课程50门以及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41门,为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期间投入的资助经费累计达772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与持续发展。在2019-2023年度,学校课程建设成果进一步彰显,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中,成功获批10门,其中4门源于示范性混合式教学课程。省级层面成果更为突出,获批9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44门来自示范性课程,这些课程共同助力学校课程质量提升。同时,在课程思政建设领域,学校也取得优异成绩,2021-2023年度获批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2门来自示范性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融合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会上,六位示范性课程负责人结合各自课程的特点与建设历程分享了课程建设经验。吴沁老师立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实践做了分享,她将课程聚焦课程思政的精妙融合,以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根基,深度嵌入立德树人理念,促使课堂跃升为知识传授与品格塑造并重的育人阵地。林洁老师所带领的团队通过有机整合优质线上课程资源,构建新型课堂,高效实现了“教学空间”与“学习空间”的实时无缝对接,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的“六维融合”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呈献全方位、个性化学习辅助,精准赋能学习进程。樊新建老师分享伊始,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四大挑战,为后续研讨精准定向。他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引导学生以小组协作探究等多元化形式深度参与学习,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力驱动其学习主动性,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彭铎老师,结合讲授、演示、练习、陶冶、发现等方法,重构教学内容,整合基础知识,融合项目实践,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变学生为队友,变被动为主动,变台下为台上,全方位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活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解答,实现师生互动模式的创新性变革。黄玲老师的分享,主题聚焦《从知识到能力:“数字信号处理”双语示范课程建设与实践》。在她看来,双语教学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建设是基础,她的课程组通过自编全英文简易版讲义、优化双语教学课件、配套专业术语对照表等方式,多种举措发力,旨在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协助学生掌握复杂晦涩专业知识。冯小林老师作《借项目式教学为翼,筑综合素养之梯——以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为例》的分享。在课程建设进程中,其课程组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实干精神,自研自制出“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便携式演示装置”,他们巧妙地将其与课堂知识传授紧密融合,把原本抽象的实验效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知识有了可视化的“外衣”。这些宝贵经验引发了台下参会人员的热烈讨论与深入思考,现场交流氛围浓厚。
韩建平对本次经验交流会给予了高度肯定,强调了示范性课程建设对于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鼓励全体教师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对标先进,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之路,加强各类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与协同育人功能,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他希望全体教师以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秉持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积极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工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助力学校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图/文:王瑞雪;审核:张清辉)